超線程技術是英特爾公司在2002年提出的創新設計,藉由在一顆實體處理器中放入兩個邏輯處理單元,讓多線程軟件可在系統平臺上平行處理多項任務,并提升處理器執行資源的使用率。使用這項技術,處理器的資源利用率平均可提升40%,大大增加處理的傳輸量。2003年,超線程技術開始被大量配備在奔騰4處理器中,2003年下半年,超線程奔騰4處理器已經成為中國市場上電腦的主流配置。
超線程技術的大量使用,使久為網絡帶寬限制困擾而發展緩慢的視頻通信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通過基于超線程平臺的軟件優化,視頻通信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由于網絡帶寬狹窄造成的視頻質量下降、支持并發用戶少、使用功能有限的缺點,提升整體性能達到30%以上。
一個完整的視頻通信系統包括服務端和客戶端兩大部分。其中服務端的CMS(Conference Media Server,會議媒體服務)服務器相當于ITU-T H.323協議中的MCU模塊,負責支持多個用戶同時進行多點會議,還包括用來支持數據會議的數據協作處理模塊,同時需要處理實時多路音視頻編解碼以及圖像。據了解,在不含超線程(HT)技術的多任務操作系統下,多個任務的代碼相互交叉,每個任務在交替時隙內完全控制處理器資源。因此,無論是交叉處理還是先后處理,總共所用時間是一樣的。然而實際上,由于受高速緩存和任務轉換的影響,交叉任務的處理速度會稍慢一些。在支持超線程(HT)技術的操作系統下,多個任務(線程)共享執行資源,在任何給定時間內,執行資源都可以處理來自各線程的代碼,從而大大提高了CPU的總體利用率。
在客戶端,因為也需要實時的音視頻編解碼,同時考慮網絡傳輸、視頻顯示等負載的影響,所以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另外客戶端還需要對用戶的操作作出及時有效的反應。此時,超線程(HT)技術使用戶可以在不降低系統響應能力的情況下執行后臺計算任務,支持用戶同時運行各種業務的應用。
|